《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單式折線統計圖》教案設計反思》這是一篇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折線統計圖是在學生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之后進行教學的,但是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有著明顯的區別,而且兩種統計圖在生活中也有著不同的用處,雖然從兩種統計圖中,人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
設計說明
統計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好統計知識非常重要,統計知識的教學重在激發學生的興趣,熟悉統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逐步形成統計觀念。折線統計圖是在學生掌握了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本節課作了如下設計:
1.在感知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上運用了比較策略。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小學數學中有許多內容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比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容易接受新知識,防止知識的混淆,提高辨別能力,從而扎實地掌握數學知識,發展邏輯思維能力。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通過對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比較,可以讓學生很清楚地看出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不僅反映了兩者在數量變化趨勢上的不同,更彰顯了折線統計圖的直觀性與便捷性。
2.注重在分析與預測中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統計教學應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并能根據統計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本節課的例題呈現了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使學生不但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而且能根據折線統計圖中數據的變化趨勢進行合理的推測。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培養了學生描述、分析數據和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統計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回顧導入
1.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
(課件出示教材104頁例1情境圖)
2.回顧舊知。
(1)課件出示下面的統計表。
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統計表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參賽隊伍/支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師:從統計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學生觀察,匯報時說出各個年份參賽隊伍的支數)
(2)動手操作。
師:我們在前面已經學習過條形統計圖,你能把統計表中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來嗎?
先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怎樣繪制條形統計圖,再在練習本上嘗試畫出條形統計圖。
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展示。
各小組展示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4)師生共同回顧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①畫出縱軸和橫軸,標明起點。
②根據縱軸長度并結合所給數據確定一個單位長度代表的數據是多少;在橫軸上確定各項目的位置,即等距離確定各直條的位置。
③取各數量對應的點,畫出直條,并在直條上標明數據。
④標明統計圖的名稱、制圖時間等。
3.導入新知。
除了用條形統計圖表示以外,我們還可以這樣畫,大家一起看(出示一幅折線統計圖),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通過教材中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既回顧了條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探究新知
1.觀察思考。(課件出示教材105頁折線統計圖)
組織學生認真觀察、比較上面兩種統計圖,思考:
(1)折線統計圖是怎樣來表示具體數量的?
(2)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有哪些異同?
(3)你發現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先讓學生獨立觀察、比較、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2.匯報。
預設
生1:我們組認為它們的相同點是都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不同點是畫法不同。
生2:我們組補充一個相同點,它們都有橫軸和縱軸。橫軸都表示年份,縱軸都表示參賽隊伍的支數;這兩種統計圖都是對2006~2012年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支數的統計,所以無論哪種統計圖都能清楚地看出每年的參賽隊伍支數。
生3:我們組認為條形統計圖是用直條來表示數量的,而折線統計圖是用點來表示數量的,這是它們的不同點。
生4:折線統計圖中的點都用線段連起來就能知道2006~2012年參賽隊伍支數的變化情況。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通過觀察、比較,發現了這兩種統計圖有許多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那么你們認為這兩種統計圖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預設
生1:條形統計圖是用直條來表示數量的,折線統計圖是用點來表示數量的。
生2:折線統計圖用線段將各點連接起來,而條形統計圖不需要。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那么通過這幅折線統計圖可以看出什么呢?
生:與條形統計圖一樣,可以清楚地看出每年的參賽隊伍支數,另外折線統計圖還可以清楚地看出參賽隊伍支數的變化情況。
3.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相同之處是都能看出數量的多少;不同之處是折線統計圖不僅能看出數量的多少,還能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這就是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通過折線的起伏變化可以顯示出數量之間的變化。
4.分析預測。
這幅折線統計圖顯示的參賽隊伍支數大體上呈上升趨勢,你有什么感想?同學們能根據這幅折線統計圖預測一下2013年會有多少支隊伍來參賽嗎?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兩種統計圖并進行比較,可以讓學生很清楚地看出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這樣不僅溝通了兩者在反映數量變化趨勢上的不同,還顯示了折線統計圖的直觀性與便捷性。
5.動手繪制,閱讀思考。
(1)繪制折線統計圖。(出示課堂活動卡)
①想象一下陳東0~10歲的身高情況繪制成折線統計圖大概是怎樣的。
②想一想繪制折線統計圖時應先畫什么,再畫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③讓學生在準備好的格子圖上獨立繪制,教師巡視指導。
④反饋交流,糾正問題。
(2)閱讀思考,引導學生從繪制好的折線統計圖中找一找、填一填。
①陳東從( )歲到( )歲時長得最快,長了( )厘米。
②陳東身高115厘米時是( )歲。
③陳東11歲時身高可能是多少厘米?12歲呢?
④陳東的身高會一直這樣增長下去嗎?
設計意圖:利用折線統計圖進行預測時,既要考慮變化趨勢,又要考慮實際情況。要把數學和生活結合起來,這樣學習數學才有價值。
⊙應用反饋
我們已經學習了條形統計圖,今天我們又新認識了折線統計圖,請同學們根據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不同特點,判斷下面幾組數據,什么情況下選用條形統計圖合適,什么情況下選用折線統計圖合適。
(1)小明每年體重的變化情況。( )
(2)我們學校各班男、女生的人數情況。( )
(3)小蘭一天的體溫變化情況。( )
(4)圖書館各類圖書的數量情況。( )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學到了哪些本領?
⊙布置作業
教材105頁“做一做”
板書設計
單式折線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反思】
折線統計圖是在學生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之后進行教學的,但是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有著明顯的區別,而且兩種統計圖在生活中也有著不同的用處,雖然從兩種統計圖中,人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條形統計圖側重于幾個具體數量的多少和比較,而折線統計圖則能直觀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時間里的發展變化,展示的是事物發展的趨勢。所以在這節課中采用這樣的學習方法:初步感知——比較認識——動手制作——分析應用,讓學生通過比較不同特點的統計數據,理解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共同點和區別,能根據不同要求選擇不同的統計方式。在出示書中21頁的例題后,學生觀察圖表,并說說從圖中能獲取哪些信息。學生回答后師揭題(學生初步感知)。接下來的課堂交給學生:交流并匯報預習的內容。在學生交流的時候注意引導學生:講折線變化時,要按順序說變化,提醒學生注意折線的變化需要按順序來描述。有孩子在回答問題時,表達的語言還不夠全面,不夠準確,這時教師及時提醒與補充,并適時鼓勵學生。接下來在探索中繪制折線統計圖,通過例題的學習學生對折線統計圖有所感知,為學生進一步探索折線統計圖的`畫法奠定知識基礎。再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繪制折線統計圖,完成折線統計圖。在繪制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主動手操作,再從學生畫圖的實際情況中,糾正學生在畫圖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忘記標注數據等現象。糾錯的過程讓學生加深印象。接著讓學生討論這一信息更適合用什么樣的統計圖展示呢?學生在討論中明晰兩種形式統計圖各自的特點和區別,使學生對折線統計圖有了更好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