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優質課《敬業與樂業》導學案反思》這是一篇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本文是一篇演講詞,語言通俗,充分體現了口語和演講的特色。
第一課時
一、學習準備
1、親近作者:梁啟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學者。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
2、 給下列字注音:
( ) ( ) ( ) ( ) ( )
旁騖 褻瀆 強聒不舍 佝僂 承蜩
二、自主學習
《敬業與樂業 》是一篇說理深刻結構層次清晰的文章,聽讀課文錄音,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思考下列問題。
①本文的論點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來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談了哪幾個問題?
三、合作探究
自讀課文1-7段,思考下列問題:
1.試解釋中心論點的含義。
2.作者在論證“有業之必要”時,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找出來,試做具體的分析說明。
3.作者是如何層層深入的論證“敬業的重要性”的?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四、拓展延伸
文中說“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依據作者的這一標準來衡量,你能從身邊也發現一兩位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嗎?請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我們中學生該如何去做。
第二課時
一、自主學習:讀課文8-9段,并思考:
1.作者論證“樂業的重要性”的結構。
2.在這一部分中,作者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3.文中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用自己的話說說“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二、合作探究
1、課文中說:“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又說:“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然而,有人卻引用拿破侖的話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討論 一下,對這個問題究竟應該怎么看。
2、 探討文章的語言特色
本文是一篇演講詞,語言通俗,充分體現了口語和演講的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時,用通俗的口語進行解釋。例如對孔子的兩句話:“飽食 終日,無所
用心,難矣哉!”“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做了生動而饒有趣味的講解:“孔子……獨獨對于這兩種人便搖頭嘆氣 說道:‘難!難!’”
(2).語言通俗,如話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禪師的故事時,說“這位言行相顧的老禪師,老實不客氣,那一天便絕對的不肯吃飯”。
(3).結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場交流。例如,“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里喊破喉
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著我們好苦;翻過來,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 在淘神費力? ”演講最后,“盼望諸君和我 一同受用!”更是對聽眾直 接的心靈訴求。
三、鞏固拓展
領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體驗,談談自己在學習中感受到的樂趣。
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反思】
在第二課時的拓展延伸設計上,我將梁啟超的觀點和拿破侖的名言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展開辯論。從而調動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興趣,激發學生的逆向思維,提高質疑能力,也探討了理解人生的問題,加強了文章的實際教育意義,效果較好。為降低目標4的難度,教學中,我先對演講詞的知識做了簡介,然后通過出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找出例句進行分析體味。總之,在教學中,我盡可能的讓學生多讀,多思,多發言,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盡量的少講,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同時,結合著課文分析,給予學生寫作的指導,并通過課后練筆進行鞏固,把寫作和閱讀有機的結合起來。
九年級語文優質課《敬業與樂業》導學案反思這篇教案共5083字,適合用于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教學學習。
相關文章
《九年級語文優質課《隆中對》教學設計課堂實錄教后反思》:這篇文章對劉、諸二人會面的經過寫得相當簡略,大部分筆墨都用來寫二人的對話,這種“記言”的寫法是我國史傳的特色,它降低了文章故事的情節性,但卻將故事中的人物的精神和思想浮映得清晰明了。
《部編九年級語文上冊公開課教案之16.孤獨之旅反思》:課文向讀者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了恐懼和孤獨而成熟、堅強地成長歷程,是一個小小少年成長的故事。